如果你真的嫁错人,当然该离,但是你想吗?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该不该,而是你想不想,或是说,是你能不能。
男人是自己选的,因为爱情也罢,因为合适也罢,现在去说这些已经迟了,目前我们能做且只能做到的就是如何把握当下,过好未来。
01. 什么是嫁错人
有的女人天天喊着嫁错人,但过得比谁都好;有的女人大家都以为很幸福,但生活却比谁都水生火热。
所以,什么是嫁错人?
男人家暴出轨是嫁错,但好男人没满足女人不切实际的欲望是嫁错吗?丧偶式婚姻,守寡式带娃是嫁错,但某个时刻,男人让女人不开心了,是嫁错吗?
很多婚后过得不好的女人,常常会把自己生活不幸的原因归罪到“嫁错人”这件事情上,一边在外人面前抱怨丈夫的不好,获取他人同情;一边又通过与其他有着相同遭遇的女人比惨,来得到内心的宽慰。
就像有人说的:安慰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揭开自己的伤疤。同理,安慰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知道别人比自己过得更差。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婚姻,任何最终美满的婚姻,最初都会有至少:十次离婚的想法,五十次掐死对方的冲动,一百次的你争我闹,一千次的质疑当初的选择!
真正在婚姻里过得不幸的女人,往往会把委屈和不满咽进肚子里,因为她们会怕,怕父母担心,怕外人说闲话,怕孩子受影响……
而这些嘴上说着想离婚的女人,内心想的往往相反,她们也怕,但她们怕的是自己离婚后,找不到比丈夫对她更好的男人,更怕离婚后,没有能力去吃苦挣钱,养活自己。

真正的嫁错人,是他既给不了你钱,也给不了你爱;既满足不了你的物质,也实现不了你的精神需求,甚至还要反过来让你给他钱,给他爱,为他无条件付出,没责任,没担当,没脸没皮。
02. 往回看的人,过不好以后的人生
婚姻决定不了人的一生,但却能影响人的一生。
再一次聚会中,小雨认识了丈夫彬彬,他幽默风趣,乐观向上,虽然家庭条件极差,但小雨并不在意,反而觉得他一个人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很了不起。
就这样,从小不愁吃喝的小雨带着这份崇拜和彬彬谈了两年多的恋爱。期间,彬彬把小雨照顾的无微不至,常常花着小雨的钱,带她各地游玩。
后来,因为女儿在恋爱中花钱太大手大脚,被远在他乡的父母知道,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但那时的小雨沉浸在幸福之中,一心要嫁给彬彬,甚至为此不惜未婚先孕,奉子成婚。无奈之下,父母只能点头同意。
婚房是小雨父母准备的,男方家一分钱都没有出,连彩礼都少的可怜。

结婚后,小雨辞去了工作,在家养胎。丈夫知道这个消息后便把乡下的父母接过来一起住,美其名曰自己工作忙,老人可以照顾小雨和孩子。
只是她没想到,公公婆婆因为一直生活在乡下,骨子里 “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的严重,在家一点也不让丈夫干家务活,甚至反过来指责怀孕的自己。
而丈夫知道后,也只是默默允许了,并没有选择维护她。因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雨患上了产前抑郁,在一次意外中流产了。
父母知道后,连忙从国外赶回来,让她和丈夫离婚,但想着婚前彼此的点点滴滴,加上对方保证一定会让自己的父母回去,便选择了妥协。

很多婚后的女人总想着男人婚前的好,即便对方犯了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也在对方的“下次保证”中选择了原谅。
但退一步就会退万步,直到他冲破你底线为止。
一个男人,婚前的好可能是真的,但婚后的坏肯定是真的。而一个人,变坏容易,变好却很难。
03. 先爱好自己,再思考人生
爱自己我说过很多次,今日我们先不说如何爱自己,我们先说说,现在的你。
首先,你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一、如果你是父母,你愿意选择现在的自己做女儿吗?
二、如果你是男人,你会娶现在的自己吗?
三、如果你是孩子,你会选择现在的自己当母亲吗?
先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再来思考嫁错人,该不该离这个问题。你要知道,一个连自己都不满意、不承认自己的人,无论离或是不离,都难以做到真正的幸福。

《爱的艺术》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们大多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个人能力问题。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或者被爱的对象。爱首先并不是同某一个特殊的人的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上的倾向。
为什么爱好自己后,才能爱好别人,因为你只有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后,才能不把欲望强加在他人的身上,才有独自幸福的能力。
爱自己很难的,因为没自我怎么爱呢?而不自爱,又怎么会爱他人呢?
有的女人特别的“聪明”,她们在婚姻不幸的时候,想和命运做抗争,但她们抗争的方式是什么,是把自己的压力转化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实现给予她们理想的未来,虚伪又自私。
现在,让我们回到正题。
如果你真的嫁错人,当然该离,但是你想吗?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该不该,而是你想不想,或是说,是你能不能。

离婚会比结婚顾虑的更多,有财产的分割,孩子的抚养权以及你能不能养得起自己和孩子……
而一个连自我都没有的人,哪里有坚定的勇气和能力去长期抗争。父母、亲戚朋友甚至一个外人的几句劝说,都会让你怀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即便最后她们离了婚,脱离了“嫁错人”的深渊,但只要离婚后的生活过得不如以往,那句婚姻里的“如果当初不结婚就好了”,就会变成离婚后的“如果当初不离婚就好了”。
所以,先把喜怒哀乐建立在自己的身上后,再去思考人生。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那就先把自己当作孩子,允许自己犯错,想想如果你是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又会如何劝说这个走上歧途的孩子呢?
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盼里,往往藏着潜意识中自己所希望成为的样子。很喜欢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