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绝不该被简简单单归为家务事。家暴之所以比其他的暴力更有隐藏性,更不容易被剿灭,就是因为它冠以了一个家字。
成都小谢被家暴的新闻,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结婚两年内被丈夫贺某家暴16次,而这次直接造成小谢全身脏器21处损伤。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后半生可能都要挂着粪袋生活。
被家暴期间,小谢并非坐以待毙。她咨询过律师、报过警、求助过妇联、社区、民政局等,但每次都被以家庭纠纷处理。
家人间的暴力行为被归类为“家暴”,由于其带着一个“家”字,许多残忍的虐待甚至是虐杀,似乎都很难被重视。

很多时候,就连受害者的亲人,也都秉持着一种“家暴就是家务事”的敷衍态度。
有关小谢被家暴的整个事件中,大家有一个疑问:小谢被这样伤害,她的娘家人做了什么?
01
娘家,应该是每个女人的底气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
“为什么打你,一定是你……”
“你这样懒,到婆家打得你钻狗洞!”
几乎所有女孩的前半生,都活在这些语言的规训中。
而父母便承担了训导者的角色。

淑华年轻时,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女孩儿。人长得水灵,乖巧懂事,体恤父母。到了出嫁的年纪,她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了邻村的老实男人。
老实男人平时不说话,但一喝酒就喜欢耍酒疯。
果然,结婚不到一年,这个男人就对淑华动手了。
淑华被打的流了产,她鼻青脸肿地哭着跑回娘家。
因为娘家和婆家邻村,淑华的遭遇,早被村里人传的沸沸扬扬。
她说了事情的原委后,以为爹妈会心疼自己。谁知,母亲匆匆给她下了碗面条后,就让她赶紧回去。在娘家待得越久,就越被人笑话。
临走,还不忘说:你要听话,女人一辈子就是这样,忍忍就过了。你看,我跟你爸还不是这样?

淑华乖巧地点点头,趁天黑忍着痛回去了。
刚进院门,男人就将她按在地上又打又骂,灯都没开。
刚流过产,身体本来就虚,被醉醺醺的丈夫暴打一顿后,淑华完全失去了知觉。
第二天,日上三竿,酒醒后的丈夫从屋里出来,看到淑华还躺在原来的地方,身子底下一大滩血迹。
男人心咯噔一下,走近淑华,试探着用脚踢了踢淑华的后背,没有一丝反应。
原来,乖巧的淑华永远地留在了冬日的寒夜里……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有些女人在婚姻里根本过不下去,她们却依旧不愿意跟娘家人告诉自己的真实情况,不愿意态度强硬一点选择离婚?
其实,这就是答案。
有的父母他们就是热衷于把女儿塑造成一个听话、不敢反抗、没有个性的机器人。
等到女儿结婚后,就当其是一盆泼出去的水,以后幸福与否,全凭个人造化。
这种彻底的分割意味着女儿从今往后属于别人。
既然自己不再对这个孩子负有责任,那他必然很难去共情女孩的处境。
相反的,女孩的母亲更希望女孩和自己一样,能够忍受丈夫的打骂,继续走自己来时的路;父亲更是嫌麻烦、怕丢面,尽可能与女儿划清界线。

谁不希望自己委屈了有个后盾呢?可是有些女孩就是没有。
她们从结婚的那一刻起,就真的没有家了。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受欺负。
他们的确在乎自己的脸面,但脸面和孩子的安危比起来,并不算什么。
女儿遇人不淑看走眼,他们比女儿还心痛。
他们时常会告诉女儿:如果在婆家待不下去,那娘家就是最好的退路。
也只有这样家庭的女孩,才敢挺起脊梁反抗暴力,生长出坚韧的力量保护自己。
02
不要堵死自己的路
还有一部分女人,其实不是娘家不撑腰,而是她自己硬生生堵死了求助的路。
网友潇潇说:开始的时候,自己的堂姐,一被家暴就找娘家人,娘家人也都很给力,集结兄弟姐妹们一起去救堂姐,给堂姐要说法。
她自己作为律师,也帮堂姐写过好几次离婚协议、诉状等。
可这样持续了很多次后,他们的大动干戈对那个男人已经没有一点威慑力了。

而这全因为堂姐非常拎不清。
每次被家暴后,娘家人的气还没消,堂姐就因为男人的几句甜言蜜语秀起了恩爱。
离婚协议上写的诉求,也都非常不合理。
其实她压根就没想着离开那个伤害她的男人。
如今,娘家人也麻木了,接到堂姐的求救电话,大家叹息一声就作罢,并不会有过多的反应。
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家暴不是简单的犯错,它是犯罪。
别以为一句简单的“夫妻矛盾”就能将其概括。
家暴最可悲的,除了施暴者的凶恶,还有受害者的配合。当你遭受伤害,你的家人或社会组织对你救援的时候,请理智和坚定一点,千万别把自己的退路堵死。
03
与其质问,不如多点帮助
现实中,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受害者。
很多被家暴的受害者,他们不是不愿意离开渣男,而是她们完全没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什么,也无法察觉自己正身处险境。
美国作家、女性主义者Leslie Morgan Steiner在其著作《疯狂的爱》中描写了有关家暴的场景。
她站在TED的舞台上,向公众讲述自己的被家暴的经历。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说并不知道自己正在遭受虐待。
尽管他用上膛的枪指着我的头、把我推下楼梯、威胁杀掉我们的狗、在高速公路上拔掉车钥匙、在我为了面试而准备着装时把咖啡粉从我头上倒下来……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一个受到虐待的妻子。
正好相反,我是一个很强硬的女性,深爱着这个饱受困扰的男人,而且我是这世上唯一一个可以帮助他面对自己心魔的人。

其实,很多受害者都是这样。
也许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也许是家暴不被重视的社会氛围。让她们在遭受非人的虐待后,还幻想着自己的一身伤疤,能换来对方的醒悟。
当然,被家暴的女性中,也不乏成功逃出生天的人。比如,世界级富豪埃隆·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
她的丈夫在蜜月期就对她动手,生孩子的前一刻丈夫逼着她给飞机上油漆,并且还阻断她和家人的联系。
后来,梅耶的母亲知道女儿被家暴后,对梅耶的丈夫进行了施压。自此,那个男人虽不再对她动手,但语言暴力并未停止。

当时南非的法律和社会都认为女人该默默忍受。
但是,梅耶并不认命,在国家颁布的离婚法里,可申请解除婚姻关系时,她计划好立马选择出逃。
离婚的过程中,丈夫给她设置了众多难题,最后逼得她净身出户。
逃出魔爪后,面对经济上的压力,她立马投身到事业中,做多份工作赚钱养家。
所幸,她成功了,不仅重获自由,还养育出三个优秀的孩子。
马斯克也曾在演讲中表示,自己事业上的成功都是因为自己有个英雄般的母亲。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家暴绝不该被简简单单归为家务事。
家暴之所以比其他的暴力更有隐藏性,更不容易被剿灭,就是因为它冠以了一个家字。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大家嘴上一边说不干涉他人家务事,但私下却对别人的事津津乐道。
可真正敢站出来的却少之又少!
家暴只要定义为家务事,便不好管,吃力不讨好!只要定义为内部纠纷,也不敢管,引火烧身!但若人人都事不关己,纵容罪恶,必世风日下,殃及自我!
因此一旦家庭纠纷演变成故意伤害,我们希望看到的是:
受害者放弃幻想,奋起反抗!
旁观者打抱不平,热心相助!
施暴者心有余悸,寤寐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