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Light

情绪劳动,远比体力上的累更让人憔悴。它是深入骨髓的疲惫和煎熬。让你的心就像失去水分的草木,枯缩成一团。


抖音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短视频,展现的是上下班的两幅面孔

一位扎着马尾的女孩,从一脸死气沉沉,到走出办公楼后,如获新生的明媚笑容。

这一幕转换,感染了无数人。

评论区里,网友纷纷感慨:

“我第一次这么直观地感受到人的精气神!”

“下班之后人都活了!”

“没上班的可能觉得假,上了班你就会发现,走出大厅的那一刻,嘴角真的憋不住,感觉可以原谅世界三秒。”

还有网友把女孩表情的生动变化,P成了周一到周日的情绪起伏。

许多人有这种体会,每天一上班,还没怎么干活,就感到很累。

这种累,显然不是因为工作本身的繁重,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根源。

正如许多人所调侃的,上班领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损失费。

其实,比打工更累的,是精神的内耗。

如果说体力劳动是身体机能的挑战,那么情绪上的无限消耗,才是让职场人心力交瘁的真正原因。

为什么坐着上班也很累,因为“情绪劳动”在折磨你。


01

微笑面具下,是苦涩与辛酸

1983年,社会学家霍赫希尔德,提出一个词,叫“情绪劳动”

他指出,现代职场中,除了传统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会不可避免地消耗自己的情绪。

一位朋友说,她在报社工作时,经常遭受来自领导的责骂。

当她精心撰写一篇新闻稿,满怀期待得到认可,却不料仅因几个错别字,就被领导大骂一顿。

当她提出一个新颖的报道视角,非但没有收获鼓励,反而换来了冷嘲热讽,认为狗屁不通。

更让她感到无奈的是,这种批评似乎成了一种常态。

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肯定;再怎么小心,也难免遭殃。

甚至即便不是自己的责任,也时常沦为“替罪羊”,承受不应有的责难。

职场上,多的是心酸与无奈。

客户的无理要求,让我们倍感压力与委屈。

同事的冷漠与推诿,使我们越发孤独和沮丧。

领导的严厉批评,则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挫败和内耗。

每一位职场人士的光鲜亮丽背后,都可能是极端的疲惫与无奈。

每一份看似轻松的微笑之下,都可能是无数深夜里的辗转反侧。

情绪劳动,远比体力上的累更让人憔悴。

它是深入骨髓的疲惫和煎熬。

让你的心就像失去水分的草木,枯缩成一团。

有这样一句话:

“能说出的委屈都不叫委屈,能说出口的事都不是事。”

在职场里,委屈是无声的,笑容是伪装的,坚强是硬撑的。

很多时候,再累、再难受,也只能隐藏真实的感受,戴上面具,保持微笑。

霍赫希尔德指出:

情绪劳动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内心感受,一个是外在表达。

当内心的感受无法表达时,自己付出的情绪劳动也就越多。

于是,外在的云淡风轻,加重了内心的风起云涌。

如鲠在喉的情绪,在长久忍耐下积压成疾。

这种内心的斗争与消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无止境的马拉松。

若不加以干预,终将拖垮自己。


02

转变心态,停止情绪内耗

作家刘震云说过: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经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着委屈。”

职场上,多的是糟心的事,多的是看不顺眼的人。

与其每天苦大仇深地工作,上班同上坟,不如转变心态,减少情绪上的内耗,把时间和精力还给自己。

(1)内核要稳,别在意他人评价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我们无法控制外界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和态度。”

外界对我们的成见和评判,往往难以掌控。

领导跟你发脾气,同事对你有看法,都是常有的事。

我们没法阻止他人的评论和行为,也无法控制所有的信息输入,但如何面对、如何反应,则由我们自己决定。

堵不住别人的嘴,不如学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事情做得不完美,不如努力吸取教训、自我完善。

若是一味地跟别人的愤怒纠结对抗,最终惩罚的还是我们自己。

倒不如学会人事分离,专注工作。

说到底,真正决定我们幸福与成功的,从来不是他人的眼光,而是我们自己。

一个内核稳定的人,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与追求,不为外界的声音而轻易动摇。

(2)强者心态,不回应负能量

《终身成长》一书中写道:“痛苦+反思=进步”

工作上的苦,常常难以避免。

然而,有些人吃的是低级的苦;有些人,吃的则是高级的苦。

前者为别人的恶语、负能量买单,无情消耗自己。

后者则屏蔽纷扰和杂音,专注成长与提升,让实力说话。

与其深陷抱怨和争执,跟看不惯的人与事缠斗不清、浪费时间。

倒不如深耕专业、沉淀本领,把那些无谓的纷纷扰扰甩在身后。

职场,就像一个江湖,各种弯弯绕绕,让人劳心伤神。

但破局的方式也很简单。

当你的实力逐渐增强,工作自然也就得心应手,顺风顺水。

一力胜十会,一巧破千斤。

当你把握住自己的立身之本,把功夫锤炼至顶级,再多的伎俩也难以伤你分毫。

专注于提升自我,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强者心态。

(3)聚焦成长,为自己打工

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仅仅是为公司卖力吗?

不,工作的本质是为自己打工。

你掌握的每一项技能,获得的每一份经验,首先是对自己价值的投资,其次才是对公司的贡献。

看透这个道理的人,他们利用公司的一切资源为自己赋能。

他们深知,工作不仅是为了换取一份生活保障,更是为了不断增值自己,让未来走得更为长远。

说到底,打工只是跳板,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才是关键。

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前行。

与其整天发牢骚、骂领导,不如把宝贵的精力投入到能力与价值的提升上。

只有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与其耿耿于怀于烂人烂事,深陷其中,不如专注于雕塑自己。

这样才有机会超越自我、实现蜕变,把自己从当下的泥潭中彻底拽出。


03

写在最后

鲁迅说:

“当你把苦干看成有益的,劳动就不再是苦活了,也就能够带来快乐。”

消极的人,困于眼前,沉溺抱怨,总觉生活欠他一份公平。

豁达的人,看淡事态,不起波澜,把工作和生活分开。

智慧的人,识别人性,积累阅历,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一定要认清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工作。

深夜加班、项目遇阻、职场内卷、人际复杂……

工作上的种种,总是让我们心力交瘁、倍感疲惫。

但当我们转变心态,将每一次挑战视为成长的契机,让每一次跌倒都成为向前的力量。

那么每一次挫败,都只会铸就我们更加坚实的步伐。

遭遇困境,要学会精神上不受力。

不要为不值得的人和事内耗自己。

不回应负能量,不在意外界评价,而是聚焦自我成长,收获成就感和好心情。

一个人的工作观,就是他的人生格局。

明确自己要什么,很重要。

越是不稳定的环境,越要找寻最稳定的自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涂磊官方公告: 近期许多不法分子,冒充涂磊老师做付费情感咨询、情感挽 回等。故在此严正声明涂磊老师不做任何线下的情感咨询 和情感挽回,更不会用自己私人微信号添加各位。如果大家 发现了这些不法分子的行为请立即报警,或者保留证据向 我们提供线索。


    Sign Up for Our Newsletters

    Related Posts

    #涂磊 #情感导师 #两性关系 #马来西亚 #爱情保卫战 #涂磊大马粉丝团 #涂磊的爱情手册 #当理性爱上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