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Light

那些着急着把子女送进婚姻的父母,他们有一个共性:觉得孩子结婚了,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要过年了。

从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应对父母亲戚的催婚策略来看,似乎应了那句老话:过年就是过难。


01. 被相亲焦虑压垮的年轻人

有这么一群青年男女,他们可能常年漂泊在外,临到年关,一边盼望着回家过年,一边又在内心上演着近乡情怯的戏码。

比起和家人团聚的愉悦,来自父母亲友对单身人士身份的“过度关怀”所引发的焦虑似乎更胜一筹。

催婚、相亲,真的有那么让人难堪吗?

已有几十次相亲经历但仍旧单身的某位网友说:你懂那种被挂在夜市摊上廉价出售的感觉吗?被人反复挑来挑去,到最后还未必能“出手”。

其实,很多人厌恶相亲,不仅仅是因为以这样的方式去认识一个人有多尴尬,更多的是伴随其来的那种厌倦情绪和一次次被否定之后的自我怀疑。

当我们将自己量化成一个个数据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换时,这种反复的疲惫感已经消磨掉了想要认真去了解一个人的耐心。

此外,除了要忍受相亲对象的挑剔,我们还要被父母冤枉成一个严苛的挑剔者。

每个“大龄青年”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你年纪这么大了,不要再挑了!

好像过去那些不成功的相亲并不是因为双方不合适,而是因为你单方面太挑剔。

这句话看上去稀松平常,但其实它承载着双份的责任,即便这个责任中还掺杂着那么多不可控的因素。

年轻被看作是天然的优势,一旦失去,就意味着没有资格再将择偶要求摆在明面上“讨价还价”。

很多人就是这样相着相着,发现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从而失去自信。

每次相亲失败的反馈明明是一句“不合适”,但在过度催促和焦虑中就变成了“你不够优秀”。

这也在时时刻刻提醒年轻人,如果你没能按照社会时钟去过活,就是一种原罪。

而这一系列的“罪责”,压的年轻人难以喘息。


02. 相亲,就是将“相亲相爱”砍掉一半?

有人调侃说:相亲,就是把“相亲相爱”砍掉一半。其实它背后控诉的是:如今的婚姻,大家更看中双方的条件,而非感情。

也有人质疑:相亲不谈条件,那还能谈什么?总不可能和一个陌生人谈感情吧!

其实,这些疑惑都很正常,而我们真正需要搞清楚的是:如何不混淆相亲时需谈的条件和结婚时要谈的感情。

相亲时的条件是双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门槛,而情感则是进入婚姻的前提。

就像美国作家约翰逊的那句:只为金钱而结婚的人其恶无比,只为恋爱而结婚的人其愚无比。

只看条件而结合的婚姻,到头来只有条件可言,你很难去感受真正的温馨和满足。而光有感情的关系,终会因没有条件而失去温度,亦很难长久。

表哥的婚姻就是从一场相亲开始的,他和女方初次见面到结婚不足俩月。当被问起是一见钟情吗?表哥总是含糊地回答,类似于父母要他在30岁之前完婚。

问表嫂同样的问题时,她的回复也如出一辙,不是什么一见钟情,只是觉得条件合适而已。

婚后很快有了小孩,在外人看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对于表哥表嫂来说,却并非如此。

表哥从未想过如何成为一位有责任心的父亲,而表嫂也将育儿的职责推诿到长辈身上。他们没有因孩子的到来感受到父母该有的喜悦,更多的是,家庭矛盾摩擦导致二人关系的僵裂。

而他们的现状是很多相亲人士潦草完婚的缩影。

相亲可以明码标价一个人的车子、房子和工作收入,却标不出这个人是否愿意在生病时为你倒一杯开水,是否愿意和你共同成长为合格的父亲、母亲,是否愿意在迷茫时放下手机听你聊聊心事。

人这一生,荆棘不少。和一个喜欢的人结婚,未必能平顺一辈子,但至少你们对苦难的承受力有一定的底气。

就像同样是迷路,不相爱的人很容易互相埋怨和争执,而彼此喜欢的人则会把它当成不期而遇的风景。

准确来说,相亲并不是把“相亲相爱”砍掉一半,它更像是步入一段亲密关系的上半场。

而至于能不能长久,下半场里必然也少不了感情的加持。


03. 结婚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那些着急着把子女送进婚姻的父母,他们有一个共性:觉得孩子结婚了,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没错,协助孩子完成婚姻大事是有些父母刻进骨子里的任务。

但现实往往又是残酷的,这些过早“完成任务”的父母总是难以交上满意的答卷。他们子女的婚姻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没多久就走向结束。

一位经手众多离婚案件的法官说:以过往的经验来看,很大程度上,催着你结婚的和赶着你离婚的是同一批人。

无数年轻女性在法庭上冲着自己的父母哭喊:“当初让我跟他结婚的是你们,现在让我和他离婚的也是你们!”

也有不少已是丈夫兼父亲的年轻男性在法官问及离婚意愿和抚养孩子的态度时,不自觉地将目光移向旁听席的父母亲友。

过度催婚的父母的确在短期内实现了儿女成家的心愿,但这并不是终结。

或者说,这对于初建家庭的年轻人来说,只是开始。

而如果,父母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不顾子女的想法和需求,不计后果地把他们推进婚姻,那这和“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什么区别。

对于年轻人来说,相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必选题。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生存的池子,有些池子不适合你游泳,就不要让自己在其中乱了心智。

妥协也不是焦虑的解法,所有困惑你的问题和矛盾不会因一场婚礼就凭空消失。身边人的建议可以参考,但不必步步迎合。

过日子冷暖自知,没有谁的劝说比自己的感受更值得重视。只有自己才能从头到尾对自己负责,不管别人的诚意有多少,先对自己诚恳一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涂磊官方公告: 近期许多不法分子,冒充涂磊老师做付费情感咨询、情感挽 回等。故在此严正声明涂磊老师不做任何线下的情感咨询 和情感挽回,更不会用自己私人微信号添加各位。如果大家 发现了这些不法分子的行为请立即报警,或者保留证据向 我们提供线索。


    Sign Up for Our Newsletters

    Related Posts

    #涂磊 #情感导师 #两性关系 #马来西亚 #爱情保卫战 #涂磊大马粉丝团 #涂磊的爱情手册 #当理性爱上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