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期待自己成为一个“坏”女人,并不是因为好女人不好,而是仅仅成为一个好女人还不够。
其实很多通俗意义上的好女人,内心都充斥着一股想要变坏的冲动。
因为成为坏女人后,她不用顾及别人不善的眼光、不用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也不用过分压抑,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没有欲望的机器。
01
每个好女人,都羡慕过“坏”女人
不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影视作品中,坏女人总叫人印象深刻。她们为达目的处心积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但我们今天所说的“坏”女人,不是那种三观不正、惹事生非的坏人,而是那些未被塑造的、非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型的女人。
她们在亲密关系中,大多时候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是那么懂得为丈夫奉献、为孩子牺牲,可正是这样的一个不被称为好女人的人,她们在生活中往往活得更滋润。
她们要么有自己的想法,要么将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有什么说什么,让自己活得舒心为第一原则,从不顾及别人的眼神和评价。

如果有人试图侵犯她的利益,她不会忍气吞声、息事宁人,而是一定要将事情掰扯清楚。也因此,她们不像好女人那般圆滑周到,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受人欢迎。
这些有个性的“坏”女人,因为不符合大众的期待,所以常常成为了被孤立在人群之外的对象。但她们似乎也不太在意这些,比起孤独,她们更接受不了的是为了迎合而让自己委屈。
真性情也好、低情商也罢,人就只活一辈子,快乐才是实际。
但反观那些好女人呢?她们从小就被教导要识大体、顾大局,长大后要做一百分的妻子和母亲。
做什么事之前一定要仔细掂量,害怕遇上不好的结果,担心得罪了谁。有委屈也只能忍着,强迫自己善解人意……

在别人眼里,她们懂事、乖巧,但自己内心却并不痛快。
况且,听话了大半辈子,到头来发现:那些在大家眼中所谓的坏女人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活得顶快活,这样很难不叫人羡慕。
其实,坏女人的潇洒不是仅凭做自己就能实现的,她们也在承受和担负。
不是谁一出生就知道什么是自我、什么是讨好,而是在生活的经验和心境的修炼中,她们懂得了取舍,接受自己的阴暗面。
而好女人对坏女人的痴迷和羡慕也不过是一种对“做自己”的渴望的投射而已。
02
坏女人得到全世界,好女人却还在做别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坏女人得到全世界,好女人却还做别人。
当一个女人被世俗意义上的那个“好”字捆绑的时候,那她便注定要与很多珍贵的品质失之交臂,比如勇敢、坚定。
从前的阿星就是这样。明明很想要却还得装作不在乎,明明很受伤却还要假大方、心在滴血但脸上还得挂着笑容……

第一次见她是她来单位实习的那会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高材生。可相处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个名校毕业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自信、张扬、有个性。
她乖巧、懂事、谨小慎微,和同事的一句线上沟通,都要反复揣摩许久。可正因如此,她每次都弄巧成拙,越害怕犯错越是出错。
最关键的是,她不懂如何拒绝,同事们不论是私事还是公事都喜欢叫她。不到两个月,整个人看上去一副非常疲惫的模样。
如今,当我们再次谈起过往的情景时,阿星说当时以为要想混得好,就得和每个人搞好关系,所以她才拼命讨好别人。

后来发现,其实是自己本末倒置了。她明明可以用优秀的专业技能去征服别人,但却听信了一些长辈所谓的“打点关系”。
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现在的她业务能力强,人际关系相对融洽,找她帮忙的人不多但都有质量,她也不再期待自己有多会来事。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刚出社会,我们以为学着过来人的样子,就至少能模仿个七七八八,以为顺从别人就能赢得信赖,可后来发现,认清自己比成为别人更重要。
与其成为一个标准好人,不如避免成为一个无知猎物。
03
坏女人最关键的特质:强大
有人调侃说,做“坏”女人是需要有天赋的。但我觉得,这里的“天赋”换成“强大”也许更叫人容易理解,也更贴近生活。
如果一个“坏”女人不够强大,那她很快就会被比她更坏的人扯下这个“坏”的头衔,也很轻易就被议论纷纷的唾沫星子淹死。
可做个“坏”女人就一定好吗?
至少在我们所指的“坏”女人中,她们有自我、有自尊,所以,也还不错。

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成“坏”女人。就像那些所谓的好女人,她们羡慕,但她们未必做得到。
在《醉里挑灯看红楼》这本书中,作家在评价坏女人王熙凤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坏人比好人聪明,恶人比善人勇敢。
不是说要每个女性变得品质恶劣,而是要让大家明白,坏人的有些品质还是需要我们学习的,有些事就得争一争,为自己蓄力。
想成为一个好人还是坏人的前提是,你得有选择成为好人还是坏人的底气。

越来越多的人期待自己成为一个“坏”女人,并不是因为好女人不好,而是仅仅成为一个好女人还不够。
善良的对立面是邪恶,但善举的前提是你有分辨是非、打败邪恶的能力。
现实的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最后会变成一个遭人嫌弃的苦女人,那就不妨,试试做个“坏”女人,一个潇洒且有底气的“坏”女人。
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为自己的生活主持正义。